阅读:45回复:4
买方市场下的产业园开发如何增加胜利筹码
制造业的大力发展,与之而来的是其承载空间的大量建设,除了老牌产业园开发企业、国企平台公司等仍在持续发力之外,也有很多本土实体公司、科技平台企业加入产业园开发与运营领域。虽然市场已经比较成熟,但大量新进者入局或许会带来一场产业地产领域的重新洗牌,也将形成一场优胜劣汰的最终角力。
|
|
最新喜欢:![]() |
沙发#
发布于:2023-11-01 16:39
产业地产不是简单复制,是锚定目标客群,量身定制产业载体
在工业领域,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比例超过95%,大多数企业都在租赁产业空间或者选择购买已建成的产业载体,这让很多企业信心满满的进入了产业地产开发领域,直接复制、简单学习市场已成熟的标准化园区产品,出现追求利润而降低产品标准,或追求高配标杆造成成本浪费,或做出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另类产品等等问题不一而足。怎么选择符合目标产业的产品?简单来说,不同制造类型对生产载体的需求也大相径庭,同一产业链也会因所处环节不同有所区别,园区建设前锚定目标产业及细分领域是第一要素,如生物医药、航空航天、第三代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等等,共性技术是一部分,而产业本身的特性才是决定的关键因素。 |
|
地板#
发布于:2023-11-01 16:42
园区建设不是一厢情愿,需要挖掘潜力领域需求
现在市场经常碰到一些滞销项目需要二次盘活,而问题基本分为两种,一种是产品有问题,不符合区域发展阶段和产品本身配置问题,另一种是产品很高配,但是成本过高导致推出价格难以被市场接受。以北京为例,在十四五规划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的基础上,各区都在梳理自身的产业载体,加大招商力度,产业招商竞争环境逐步加剧。新建载体选择什么方向,旧有的载体能落地什么产业,需要从区域环境、产业基础、科技创新水平及现存载体硬件指标等多角度深入研究,不能随波逐流,盲目发展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等热门产业,跟风建设企业总部或产业大厦皆不可取,需要深入研究,对症分析,选择最适合区域的产业领域及产品类型。 |
|
4楼#
发布于:2023-11-01 16:44
“买方市场”下实现双向奔赴
世界经济复苏迟缓,企业融资难度加大,成本控制优先级再次提升,“好用、便宜”是企业选址最直接的驱动因素。产业园开发运营的参与者越来越多,各家都需要练好“内功”迎接挑战,虽然品牌开发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成熟的标准化产品体系,当越来越多的“新晋贵族”进入市场,老牌的产业园开发企业也无法稳坐钓鱼台,产品体系更新亟需提上日程。 当前市场环境下行,产业园已经逐步迈入“买方市场”,在重重竞争中突破重围需要的不仅仅是基础的产品体系,开发模式、各类产业平台搭建、远期退出方式等多方面能力都是必修课,前路任重而道远。 |
|